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
 

  

信阳郝堂:水墨村庄冬日景色如画

  据东方今报报导:从信阳中心城区动身,沿着浉河南路一向往东走,过震雷山,驶向黑马石大路,一向往东,这时候,路两头郝堂风俗文明周的宣传牌,成为最好的导游。

  再行进十公里左右,路南有个“郝堂·茶人家”的大牌子,在此处往南拐,顺着指引,便很简单找到郝堂。

  郝堂是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办事处南部的一个一般小山村,18个乡民组620户人家,2240人散居在方圆20平方公里内。真正被外界津津有味的,是村部所在地的红星组以及窑湾组,郝堂美丽村庄试点建造,也是从这儿开端。

  没有抵达村庄,被一群绵羊拦住去路。牧羊人手持鞭子,一边吆喝着云朵相同的羊群向前移动,一边轻推掉队的小小羊。

  冬日的郝堂村,炊烟袅袅迎候来客,晨雾中房子概括依稀可见。路旁边石碑上的“郝堂村”三个字是62岁的村支书曹纪良所写。这儿,成为郝堂的第一道景色。

  初冬的阳光无精打采照下来,通往郝堂的柏油路两头,格桑花现已干燥,间或几株野菊花,分布于矮山坡上,悄悄摇曳。

  转过一个湾,大片的荷塘映入眼帘,干燥的叶片垂在塘里化作肥料;在荷塘中部,没有采摘完的莲蓬根根竖立。

  乡民们说,夏秋之交,老练的莲蓬刚刚采摘,便会被前来的游客抢购一空;塘里这些干燥的,要么是最初没熟来不及采摘,要么是被荷叶遮挡,最终变成了干燥的莲蓬标本。

  干莲蓬仍然很受欢迎。有乡民采摘干莲蓬,悬挂在宅院里或许屋里的墙壁上;也有游客驱车前来,借着玩耍,采摘塘边带杆的莲蓬,带回家里放入花瓶或制作成插花。

  虽到初冬,草木仍然振作着成长的姿势,随田埂崎岖,在山坡上弯曲;茶园掩映在板栗树间,越加深绿。

  郝堂是洁净的。顺着石子路往里走,每隔二三十米,路旁边都会有竹编的废物桶,在整个村子里,你能见到的废物数量,比手机提示你的WAIFAI少。

  几个村妇在刚刚拓荒的菜园里挑水浇菜,水是沼气池里排出的肥水,浇菜正合适,既肥苗又不生虫。

  邻路的农户开端支起一张张桌子,约上几个牌友麻友开端商讨技艺,喝茶、晒太阳、话家长里短,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郝家豆腐作坊开端繁忙了,豆花香充满在街道上,勾起阵阵味蕾;农家乐开端预备经营了,店东们连续从自家菜园里采摘带露珠的青菜,挑拣,清洗,预备迎候顾客。

  河滨,玻璃和木头盖成的岸芷轩里,有着浓浓的茶香和书香。每个白日,都有年轻人喝茶看书的身影。

  不远处郝堂小学里传出的读书声,回旋在群山、河流、村落间,好像号角,催人向前。

  这个少雨的时节,关于村庄来说,是一段翻修房子的黄金期:在郝堂小学下面,一大片由青砖灰瓦木梁组合的旧式修建正拔地而起;在郝堂村委会对面,几栋相同资料的房子也在开工;红星组最高的修建——原郝堂小学三层高高楼也在装饰,褪去白灰和水泥

  或许见惯了人,村里的狗狗都体现得很淡定:每逢有游客对着自己摄影,狗狗们便慵懒地睁开眼,对着镜头看一瞬间,趴在那里接着晒太阳。

  接近荷塘是开放式的泊车场,尽管过了旅行的佳期,泊车场内仍然有不少车辆。不管是哪个时节,最近一两年,郝堂从不缺少的便是外来参观者:有退休的干部、外地的调查者,也有拖家带口驱车前来的城里人、慕名而来的外地拍客。郝堂新建的村庄绿道上,间或有骑自行车的驴友奔驰。

  这是自2011年4月起以“郝堂·茶人家”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试验项目开端施行,短短两年多的时刻,郝堂从村落形状、村容村貌、工业系统、精力文明等方面发生了明显改动。

  郝堂村的改动,是生态文明建造、村庄社会建造中,一份来自底层的探究与考虑。□东方今报记者 余超 实习生 李光远 王姝 章继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