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
 

  打开水龙头,清水哗哗流,做饭、洗澡方便多了;泥巴路变成柏油路,再也不怕下大雨了;垃圾分拣,日产日清,小山村旧貌换新颜……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指出,要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在审计署党组的统一安排下,2023年审计署组织乡村建设行动相关资金和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精心组织,统筹确定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和乡村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重点审计内容,持续深化审计工作全国一盘棋。从豫南到湘西再到黑龙江,审计人脚下沾满的不仅是泥土,更是对民生的热忱;手中握紧的不只是数据,更是乡村振兴的钥匙。

  “出水快,劲儿大,水流再也不时断时续的了。”说起用水变化,河南省穆册村59岁的老姚打开话匣子,“最让咱满意的是,水变干净了,喝起来透着甜。”

  为加快推进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审计署郑州特派办按照署统一安排部署,对宜阳县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审计调查。该县位于丘陵地区,有340余个行政村,村庄分散,逐村核实饮水安全情况难以实现。“有的村在平原地区,有的村在山区。从一个村到另一个村,开车绕盘山路就需要半天时间。”主审李哲说。

  不破不立,不塞不流。面对逐村核实效率低下的难题,审计组打破固有思维,决定从电费入手进行核查。通过前期调研,他们发现农村集中供水设施通常是各村通过抽水机将水注入蓄水池,经过净化消毒,再通过管网输送到农户家中,期间需要的电费由农户分担。“我们走访了5个村,发现集中供水的村有用水管理员挨家挨户收取电费,一个村一个用电户号,挂在水管员名下。”李哲说。

  审计组随即对用电数据分析比对,依据供水管网铺设时间、各村用电情况,综合分析用水趋势。比如,有的村每月用电量稳定,某段时间用电量猛地增加很多,这表明供水的稳定性差,管网老化严重,存在“跑冒滴漏”的可能;有的村常年无该项电费支出,证明该村还未实现集中供水。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群众。带着问题线索,审计组走村入户延伸核查。他们详细询问农民水费贵不贵、水有没有异味、有无阶段性停水现象;他们把水龙头打开,看水的清澈程度、水流的大小。

  最终,审计组发现该县供水工程规划安排不到位,城镇供水“最后一公里”未打通、水质检测不到位、未按规定配备消毒净化设施等问题。针对审计指出的问题,该县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正面清单”“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目前13个村新铺设了城乡管网,集中供水率提升至94%。

  针对该县暴露出的农村饮水安全短板,审计署农业农村审计司汇总同类情况,推动有关部门和地方全方面开展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整改。目前,34县通过城乡一体化供水、农村集中供水、新建改造老化管网、安装消毒进化设施等方式,完成830余处农村饮水工程、千人以上供水工程等审计整改,解决13.8万余人日常饮水困难,形成从县域治理到面上联动的整改格局。

  审计人以数据为尺、以民生为锚,让整改实效化作汩汩清泉,不仅滋养了百姓生活,更沁润了他们的心田。

  在黑龙江省宜林村文化广场,52岁的张大妈开心地说:“以前这里是垃圾堆放点,夏天蚊蝇乱飞,臭味熏天,看着就‘堵心’。现在变成了休闲广场,干净整洁,孩子们放学后都爱来这里玩。”

  百姓从“堵心”变成了“舒心”,宜林村生活环境的变化,正是肇州县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成效的缩影。按照署统一安排,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审计组对黑龙江省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专项审计调查,肇州县就是这里面一个抽审县。

  审计组从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入手,发现肇州县在2020年底启动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项目,但该项目并未设立足额的运维经费预算,存在已建设垃圾收运设施因资金缺乏无法正常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可能。

  通过调取城乡建设有关数据,审计组发现在长期缺乏运维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垃圾收运处置数据却非常“漂亮”,这引起了审计人员的关注。“农村里的生活垃圾的产生量每人每天一般不超过1kg,按正常标准推算,我们对一些乡镇明显高于常规处置量的填报数据产生怀疑。”主审张若男说。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审计组用3天踏查了该乡全部村庄,发现有的村垃圾乱堆乱放、无人清理;有的村垃圾收集车崭新如初,本应配发的户用垃圾桶集中存放,农户的生活垃圾无法有效收集。系统填报数据与现场核查情况明显不符。

  在收集垃圾收运台账等资料时,部分村表示垃圾收集转运记录没有留存、具体负责人员不在,没办法提供记录数据。为了获取真实的原始资料,审计组耐心细致地向相关工作人员讲明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关系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审计的目的是推动解决执行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这样的思想工作让对方消除了顾虑、放下了戒备,提供了垃圾收运台账。通过原始数据,最终揭示了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数据填报不实,大量生活垃圾乱堆乱放,影响人居环境等问题。

  对此次乡村建设专项审计调查报告,黑龙江省政府格外的重视,建立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协调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的领导机构,高规格推动整改,制发了整改工作方案,明确完成时限,坚持对账销号。2024年,肇州县列入财政预算资金380余万元,保障农村里的生活垃圾运转体系稳定运行,提升村分拣中心、乡镇中转站的分拣和转运效能。

  转运体系的成功运转也使各村增设了就业岗位,为困难群众增加了收入。宜林村保洁员老刘说:“我每天负责监督垃圾分类和收集工作。刚开始有人不配合,我们就用村广播表扬做得好的家庭,慢慢地大家都争着当先进。现在连80多岁的张奶奶都能把菜叶果皮单独放一个桶。”老刘笑着说,这份工作让他不仅每月有收入,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小孩,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从“随手扔”到“分类放”,从“垃圾围村”到“美丽乡村”,农村里的生活垃圾治理不仅改善了人居环境,更培育了文明乡风。一幅“环境美、乡风淳、生活好”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肇州徐徐展开……

  13条“烂尾路”全部竣工通车,新修产业路37公里,61个村全部通车,97个招呼站焕然一新……这是湖南省慈利县审计整改的可喜成果。

  修建一条公路,造福一方百姓。审计整改带来的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推动了基层治理能力的提升。“县乡村三级建立起‘规划共商、建设共管、成果共享’的协同机制,在道路规划阶段,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200余条,根据村民需求增设了错车道、会车点,群众满意度达到了97.3%。”慈利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道。

  时针拨回到2023年,湖南省审计厅按照署统一部署,对湖南省乡村建设相关情况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慈利县是其中一个抽审县。该县地处武陵山脉,地形复杂,山峦起伏,道路大多沿山因势修建,窄而多弯,许多道路临边临崖,审计组首先面对的就是村庄分散,核查困难的难关。

  数据先行,精准定位。审计组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结合农村公路建设、运营、养护等相关资金数据来进行比对分析,发现了蛛丝马迹。“有些村资金量少,道路很窄,是三四米宽的水泥路。有些村资金量大,路就很宽,影像上看是六七米宽的柏油路。”主审刘井庭说。带着疑问,审计组决定选取有代表性的村庄进行重点踏勘。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这是审计组实地走访过程中的直观感受,也是村民们对当地道路状况的真实描述。有村民抱怨,“马路上坑太多了,平时骑车颠得慌。一到下雨天,坑洼泥泞,积水严重,完全走不了。”有村民担忧,“家里的小孩上学,天不亮校车就来家门口接,旁边就是悬崖,山路没有防护栏,就怕车开不稳直接冲到悬崖下去。”

  在与有关部门深入座谈并调阅道路分布及安防建设资料后,审计组最终发现该县农村道路养护资金保障不足,毁损道路修复不及时,道路未实施安防工程,存在比较大安全风险隐患等问题。

  针对农村道路管护短板,审计署督促有关部门扎实推动问题源头解决。目前,39县组织专业机构开展农房、危桥、急弯陡坡和临水临崖乡村公路安全排查鉴定,对隐患农房危桥危路采取及时维修、围栏管控、警示标识、交通管控等措施,已完成1700余个危桥危路改造整治,有效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农村美不美,关系到百姓的“幸福值”,也是乡村振兴的“试金石”。农业农村审计人深入基层一线,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精准监督,助力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备,让一座座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汇聚成共同繁荣的美丽中国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