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粉碎秸秆打捆机包膜机
 

  

河南健儿备战全运:面对训练挑战要有“冠军的心”

  叶锦福,原马来西亚羽毛球、新加坡羽毛球总会双打总教练、奥运会男双亚军,作为九十年代世界顶尖男双球星,叶锦福与搭档

  今年冬训,这位国际级教练为河南省羽毛球队带来了许多全新内容。“队员们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为了更好地储备体能,冬训的要求会很严格。”叶锦福告诉顶端新闻记者,训练量和专注程度都会影响到冬训的成果,他每天在做的,就是带全体队员以更“谨慎”的心态面对这些挑战。

  “河南的羽毛球氛围很特别,通过这一两年的比赛,很多队员都登上了更高舞台,拥有了更高的曝光度,那么与之而来的,训练的要求也一定要更高,形成循环后,队员们一直都在进步。”叶锦福说。

  2008年出生的小将薛若愚是河南省羽毛球队的双打选手,他在今年的冬训中给叶锦福留下了深刻印象,“努力、有天赋,进步很快”,对薛若愚来说,训练的点滴中,他也感觉到国际教练带来的内容和之前不一样。

  “冬训期间,我们每周会有6天的早操,也会依据球员的不一样的风格特点,做针对性的特训。”薛若愚说,“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天早上来到训练馆,教练已经在馆内等着我们了,他到场馆的时间特别早,态度非常认真。”

  训练思路上,省羽毛球队也开始吸纳更多国际经验,融合到自己的比赛风格中去,“比如后杀前封、防守反击这些技术,我们都会去练习,尝试运用到自己的比赛中去,打球的思路和国外看齐。”

  在叶锦福看来,“冠军精神”是可以培养的,成为“世界级球员”前,首先要把对自己的要求提升到“世界级”。

  “如果要问,变成全球冠军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球员对待羽毛球的态度,是否足够刻苦,这些都决定了他们是否能和顶尖球员对话,能否在职业路上不断超越、成长,你首先具备了世界级水平的精神和意志力,才有机会到达你想去的高度。”叶锦福说。

  网球,同样在加速和国际接轨。在省体育场馆中心,河南省网球队员们正从容展现力量和技巧。白卓璇身穿黑色短裤、红白色战袍“亮相”。

  这位来自洛阳的22岁中国网球小花刚经历了职业生涯“过山车”起伏的一年:2024年初,白卓璇迎来了个人首次澳网之旅,年中,在温网女单首轮不敌达特。此后,白卓璇遭遇伤病困扰,2024年美网资格赛出局后,白卓璇在社会化媒体上坦言“状态和身体还不到可以回归的程度,决定离开赛场一段时间,把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从去年8月底开始就没打比赛了,在专注于伤病恢复。有些伤没办法根治,但目前,恢复情况还差不多。”白卓璇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场边休息间隙,刚结束上一轮训练的白卓璇擦了擦头上的汗,看上去状态不错。

  白卓璇对河南网球很熟悉。3岁时,白卓璇就跟在河南省网球队选手舅舅的身边拿起球拍。很快,天赋出众的白卓璇就被教练选中,进入河南省网球队。“河南网球队的氛围变化不大”白卓璇回忆道,“大家都很努力,很拼”。

  距离全运会的网球预赛慢慢的接近,河南省女子网球队主教练崔霏正在等待年后“全阵容出击”的时刻。“网球是一项和国际接轨的项目”崔霏说,“现在,我们的很多主力在国外参加比赛,为全运会做计划,大概在春节后,都会陆续回到队里。”

  此次冬训,崔霏也格外关注体能康复和医疗保障,确保在关键时刻,其教练团队能帮助队员达到最佳状态,“这次冬训训练量很大,我们请了体能康复师,在医疗康复上也很看重,确保球员在比赛期间能达到优异的状态。”崔霏说。

  相比其他运动,网球项目有其独特性,围绕球员组建核心团队,网球球员通常拥有更为丰富的选择。在崔霏看来,除了球员本身的实力因素外,去主动发力球员保障团队的建设,也是和国际接轨、提升球员表现的关键。

  “网球球员的服务团队配置是非常完整的,参考世界上的排名较高的球员,体能师、按摩师还有理疗师,团队和教练的配置是很细分的。”崔霏说,“网球比赛,包括对比赛的分析,都很动态。当教练团队具备更强大的信息收集能力,对整个赛程做出完整的安排,并实时做调整,就能很好地帮助球员发挥出更好的表现。”

  对于全运会目标,白卓璇仍坚持了她的惯例:只把目标定给自己。“我不会去分享我的目标,因为目标总是定给自己的。”白卓璇告诉顶端新闻记者,“等到一年结束,希望我可以对自己说‘我已完成了我的目标’。”

  在乒乓球训练场内,河南省乒乓球队男队主教练王超正在场边观察队员的训练状态,并不时上前指导。全运会,竞争最激烈的莫过于乒乓球。

  “有个说法,全运会的乒乓球比赛比国际大赛还难打。很多国内一线球员、明星球员都在这场竞争中。”王超说。这个习惯了在国际大赛大包大揽的项目回到全运会的较量,面对竞争,河南省乒乓球队队员们动力十足。

  “春节期间,大家也不回家,全体在队内加练备战。”王超告诉顶端新闻记者,“年后回来,很快就要开启全运会的预赛,现在一线队、二线队的士气都非常高昂,大家一心备战,要在全运会上冲击更好的成绩。”

  简单的跑步热身和拉伸后,队员们拿起球拍投入训练中,小白球在场地来回飞舞,随着队员们进入训练状态,挥拍、移动,动作放得更开,做得更快,被打飞的小白球很快在红色的地板上多了起来,远看,像窗外的雪花飘进了屋内。

  常年在这里训练的,有近30位队员,在一、二线队每日苦练乒乓球技术和基本功,蛇年春节,他们会在大年初一短暂休息调整后,继续以饱满的状态投入决赛前的备战中去。

  在王超看来,这一些孩子都是全省出众的好苗子,“打好乒乓球,就得要求是个‘全能型人才’,智商、球商、手感、体质、身高还有力量,这些都得具备。”但天赋之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训练是通往更高舞台的必经之路。

  “乒乓球的技术都是公开的,对每支队伍都很公平,备战上,没有秘密可言。”王超说,“我们尽量做好的两点,一是乒乓球的选材最重要,要超前去发现,提前进入培养周期;二就是好苗子进队后,要常年刻苦、用心的训练。”

  努力大于天赋,运动员在赛场的传奇篇章要用背后的汗水和坚持书写。2025年的冬训,更多像薛若愚这样的年纪较小的球员,会更早地来到球馆,在训练中快速进步;白卓璇和河南网球的教练组正为今年的全运会做冲刺准备;乒乓球训练馆中不间断传出“乒乒乓乓”的演奏声,富有朝气、目标坚定的新一代运动健儿正在打开全新的篇章。